公方彬
  “湖南邵陽13名青年入伍後怕苦怕累被部隊退兵”的新聞,成了昨日網絡熱點之一。一次、一地退兵達13人雖屬個案也較為少見,引起社會輿論高度關註至少折射出兩點。
  首先是事件中透射出當下中國社會一個深層問題——單個青年怕苦怕累並不奇怪,亦不可怕,怕的是一代青年出現價值觀蛻變。中國正處於實現強國夢、強軍夢的偉大徵程之中,如此偉大目標必須有全民族的艱苦投入,否則永遠是夢而非實。以往有人擔憂中國“未富先老”,這一事件未必不會引出另一個擔憂——“未富先衰”,也就是中華民族吃苦耐勞的優秀品德和精神過早衰減。如果我們尚未進入現代化就丟掉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,必遲滯民族的躍升。
  其次是中國周邊安全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,這種情況下出現“退兵新聞”,註定觸動人們敏感的神經。因吃不了部隊的苦而當了逃兵或被退兵,早已有之,這次讓一些人“吃驚”與時代背景有關。在東海、南海,中國都需要維護國家利益,一定意義上是戰爭如箭在弦。一旦發生戰爭,就不是吃苦受累的問題,而是流血獻身,不能吃苦,何言流血?正是用兵之時,如果有怕苦怕累的士兵,應該儘早清退,免得成為“後患”。
  幾年前臺灣媒體就針對臺灣士兵體質下降,擔憂“草莓兵”無法與大陸士兵對抗。那麼,我軍正在形成的以獨生子女為主體的士兵隊伍,能不能承受部隊艱苦生活的考驗,進而能不能勇敢地走上戰場,一定是值得全民深思大問題。
  問題已經存在,唯有正視並尋求改善之策,方屬科學態度。第一,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針對性,以此化解退兵事件中反映出的價值觀層面的矛盾和問題。
  第二,幫助當代青年作出理性選擇。當兵入伍,應該是一個理性且有心理準備的選擇。隨著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,軍隊正常生活條件已經大大改善,但相對艱苦卻是永遠不變的,履行使命任務過程中,甚至需要流血犧牲也是應有之義。社會所有成員都有法律賦予的緊急避險權,唯有軍人沒有,只要軍令下達,即使前面是死亡,也必須撲向死亡,這在世界各國軍隊中是通律。不要以為和平時期當兵就可以放鬆訓練,在軍營里舒服度日。
  第三,增強法律法規的強制力及其社會道德評價軟約束,避免更多類似問題的發生。每個人涉及國家意志和社會責任的選擇是不能隨意的,許多情況下要被強制。這一點在法制意識濃厚的社會不成問題,但對我們來說卻是非更多努力而不能解決的問題。要贏得戰爭,必須依靠廣大官兵強烈的自我犧牲精神,這種精神奠基於兩個要素,一是信仰信念和價值觀,另一個是法律的強制力,後者尤其需要我們加大工作力度,否則註定要品嘗苦果。▲(作者是國防大學教授)
(編輯:SN090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i93zikiv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